•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新闻

  • 气象要闻

5月23-25日内蒙古东部地区增雨作业纪实
  • 时间:
  • 2022-05-27
  • 来源: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这场人工增雨来的太及时啦,今年的粮食产量我心里有底了!”

   —5月24日内蒙古气象部门人工增雨作业纪实


“这场及时雨终于来了,我们家9亩的谷子终于解渴了!其他乡亲们的地也一样!” 5月25日一早,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大牛群乡村民王海涛在自家的地里查看出苗情况,兴奋地给旗气象局工作人员发去了微信语音。

在这场及时雨出现之前,旱象冒头、土壤墒情下滑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内蒙古赤峰市,根据内蒙古气象局监测,5月以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截止到5月19日,全区干旱面积约三成,农区干旱面积2.36万平方公里,由于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也不断下滑,全区较差墒情面积超六成。在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地区已连续85天无有效降水。目前,全区春播面积完成超八成,正是玉米、水稻、大豆等大田作物出苗的关键期,一边是亟待滋润的田地,一边是无有效降水的天气形势,关乎着全年的粮食生产的难题,气象部门除了急在心里,更在行动上为农户排忧解难。

筹备

 5月10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到内蒙古气象局调研时,要求气象部门根据天气形势,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春耕春播等气象保障工作。


对此,内蒙古气象局积极做好各项周密部署,印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区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志成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单位充分发挥“天基、地基、空基”技术优势,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增雨有利天气条件,做好增雨催化剂、弹药等物资储备,增加增雨作业频次,着力改善土壤墒情。

未来一周内蒙古东部地区将出现有利天气,抓紧部署人工增雨的事情。”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毕力格和预报科、作业科负责人说道。

自治区人影中心业务人员迅速跟踪天气形势,及时发布增雨指导产品3期。针对此次降水过程,通辽市气象局与市农牧局连续多日进行联合天气会商,共同研判持续旱情对于全市农牧业生产影响,指导全市农户生产播种工作。

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影中心和内蒙古东部盟市参加了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组织的东北区域专题会商。通辽市政府专题部署调度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工作。


区局指导,盟市、旗县区迅速联动。在内蒙古兴安盟、通辽、赤峰等地,气象业务人员密切跟踪天气形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和装备、弹药等物资迅速盘点集结,只等天气形势一“令”,即刻出动。

作业

24日,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出现在通辽市。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之首。针对全市抗旱需求,通辽市气象局提前调动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于5月24日8时起持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同时,为提高作业效率,共同应对旱情,通辽市气象局与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密切协作,通辽市增雨飞机提前抵达吉林省长春龙嘉机场,在吉林省长春、公主岭、双辽等地和内蒙古通辽联合飞行作业。

“前半夜是主要降水时段,各旗县气象局站要克服困难加大作业力度,连夜作战,切记确保安全!”5月24日夜间,在市气象局的调度下,全市的增雨作业仍在持续。截止5月25日8时,全市共开展火箭作业26点次,发射火箭弹194枚;烟炉作业2点次,燃烧烟条60根,开展飞机增雨作业2架次,作业市场7小时,增加降水1659.45万吨。

“全市都在等5月24日这次降水,旱作区有的农户已经把种子埋上了等雨,还有一部分地区等雨播种,如果降雨量能到20毫米就比较理想了。”市农牧局种植业管理科殷凤珍说道。

正如期待,这场雨等到了!

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下,截止25日8时,通辽市大部地区均出现小到中雨,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库伦旗养畜牧站,达到33.8毫米,在春播生产关键期,有效缓解了全市旱情。


“今年,通辽市承担1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还有17%未完成播种,现在旱地雨下透了,可以播种了,气象部门的人工增雨真是帮了大忙!”25日,殷凤珍特意给通辽市气象部门打来电话感谢。

在内蒙古赤峰市,农民们同样等到了这场雨!

24日中午,根据天气雷达显示,降水系统已经开始影响赤峰市喀喇沁旗,旗气象局作业人员立即准备,在大牛群镇一带持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8枚。5月24日15时至25日7时,全旗普降小到中雨,全旗平均降水量为13毫米,其中作业影响区域平均降雨量达到22毫米。



喀喇沁旗大牛群乡属山地作物产区,主要种植谷子、玉米等作物,受地理环境影响,人工灌溉较为困难,自然降水成为农户们的最大期待。村民王海涛激动的说:“我们早就把种子种到地里了,眼看都出苗了,可是因为太旱了,苗一直长不太大,这场人工增雨来的太及时啦,估计很快就能长高了,今年的粮食产量我这心里也是有底了。”

背后

此次过程,内蒙古采用空地联合作业方式进行全方位增雨作业,共开展飞机作业5架次,作业时长共14小时11分钟,燃烧烟条62根,焰弹640枚开展火箭作业点共计38点次,发射火箭弹246枚,烟炉作业2次,燃烧烟条60根,共计增加降水2153万吨,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下,作业区普降中雨,作业效果良好,此次作业过程为缓解东部地区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增加土壤蓄水保墒及春耕播种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良好作业效果的背后,气象科技力量的支撑也不可或缺。内蒙古自治区人影中心新构建的人工影响天气增雨潜力智能预报模型可实现对降水潜力区逐3小时的位置预报,针对5月23-25日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过程,内蒙古气象部门依托该模型,提前预测到自23日20时至25日2时降雨潜力区自北向南的移动过程,以及各时段具体的增雨潜力区范围,为飞机人工增雨条件预报和作业决策指挥等提供参考依据。

在作业前后,内蒙古降水微物理分析与显示系统也在实时采集全区119部天气现象仪的滴谱数据,完成降水宏微观特征的快速分析,实现了降水系统发展演变的实时监测,也为后续的效果检验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本次增雨过程中,全区18个旗县气象局、23个作业点、75名作业人员参与作业。

滋润土地的甘霖降落,离不开作业人员的无畏付出。

在内蒙古兴安盟,气象部门在天气过程期间开展飞机作业两架次共5小时52分钟,播撒烟条20根,全盟165个站出现降雨,作业区普降中雨。在这场增雨作业之中,有一位即将退休的同志,依然坚持在一线。


59岁的周晋隆是兴安盟气象局的一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人员,多年来一直在飞机增雨作业的岗位上坚守,为了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即将退休的他利用每一次增雨作业的机会,向年轻人手把手演示各项要领。5月24日早晨7点,周晋隆和其他工作人员就进场了,当天气温骤降,周晋隆不顾寒冷,搬运烟条、上机作业一气呵成,整整五个小时的奋战之后,作业结束,降雨也一点一点的大了起来,驱车返回单位的路上,周晋隆说道:“只要地里的庄稼长得好,咱们辛苦一上午算什么。”

在通辽霍林郭勒市,同样是气温骤降的天气,同样也是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人员的坚守。

5月23日晚,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气象局接到作业计划,24日有可能具备人工增雨条件。晚上下班之后,老炮手吴海滨便和同事们早早支好炮架,进行作业前的测试,只待通辽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传来作业指令。这一等,就等到了第二天中午。

条件成熟,可以作业!24日中午12时几分许,吴海滨这一句话,让守候多时的众人顿时来了精神,弹药出库、调试设备、安全检查……整个过程细致而又迅速,仅仅20分钟后,作业人员便到达作业点。

“抢抓时机”“迅速迅速再迅速”这两条要求,似乎已经成为人影工作人员的肌肉记忆,只要一听到指令,各项行动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因为一旦空管指令传出,必须在极短时间完成发射作业,错过就只能放弃。吴海滨说道。“我们和消防人员其实有两个共同点,一个都是依靠水,他们用水救火,我们向天要水,另外一个,就是一样行动迅速!”

这准备过程中,吴海滨和同事们都把吃午饭这件事忘在脑后。

到达作业点后,他们就开始等待空域申请的通过,却不想这一等便是3个多小时, 此时气温已经下降至5.8℃,由于作业地点在浑迪音草原深处,降温突然,前一天晚上又驻守单位没有回家,几人衣着单薄,蜷缩在车里等待,虽然饥寒交迫,但是他们知道这次降水过程的来之不易,因为在此之前,霍林郭勒在30天内只出现了1次降水,旱情亟需缓解。

15时30分许,一声电话打破了沉寂,空管指令终于传来:允许作业!吴海滨和同事们立刻抓住时机开展作业,在两分半钟的时间里,顺利发射火箭弹16枚。

作业回来,他们没有休息,立刻又投入到了汛期值守、作业情况统计报送等工作中。

吴海滨和同事们的辛苦并没有白费,根据测算,霍林郭勒市本次作业增加降水0.297万吨,平均降水量9.9毫米,全市大部分土壤墒情也有三类墒变为二类墒,旱情得到极大缓解。 (信息员:王祯晗、史金丽、赵宇、吕闯、汪晓梅、贾辰)


责任编辑: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