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议案提案发布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9日 2024年9月9日 文号:内气函〔2024〕322号
效用状态:有效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25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党志成委员:

《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的提案》收悉,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自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以来,自治区气象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气象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有效联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专题部署会议研究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气象保障工作方案》。气象服务工作纳入自治区“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一规划三方案”正式印发稿。选派一名正研级高工参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提升气象综合监测能力

实施气象观测站网工程和雷达工程。在监测盲区和空白区新建自动气象站,在偏远地区补充建设单雨量站。巴林左旗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林格尔等4部X波段天气雷达建成运行,全区投入使用天气雷达总数达到21部,鄂托克、根河、达茂、朱日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北斗导航探空系统升级建设,完善全区北斗探空观测网。建成呼和浩特、额济纳地基遥感垂直综合观测系统。新建赤峰等5部P波段风廓线雷达和50套GNSS/MET及电离层观测系统。建设16套物候与植被、遥测式土壤水分等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完成那仁宝力格国家大气本底站拟选站址建设并开展观测试验。风云四号02批B星乌兰察布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站投入业务试运行。持续优化完善荒漠区、“三北”工程建设区气象观测站网。

三、强化生态气象监测评估

围绕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需求,采用MODIS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资料,对2000-2022年科尔沁沙地植被生态质量进行分析,编制《星瞰—科尔沁沙地生态变迁之路》图册;聚焦黄河流域防沙治沙,开展阿拉善东部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动态监测评估巴丹吉林沙漠——亚马雷克沙漠连接带小沙被变化、沙丘移动等,助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今年以来,开展全区植被长势遥感监测,制作发布分析产品8期,全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价1期,沙尘天气遥感监测信息18期,水体面积遥感监测信息7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开展气候资源承载力评估和气候影响评价

围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开展气候与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及气候风险分析,编写分析报告3份,助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开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气候承载力评估研究,建立评估模型、气候效益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五、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开展生态保护及修复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预报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模式的本地化应用研究,开展CMA-CPEFS等模式预报云宏微观产品检验,提高人影作业支撑能力。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每一次有利天气过程,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97架次,飞行作业668小时24分,火箭作业813次,燃烧炉作业337次,影响区面积达69.23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量25.52亿立方米,有效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补充生态用水缺口,极大促进“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将“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抓实抓细。

二是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提升生态气象保障服务支撑能力。持续做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气候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提升“三北”工程建设气象保障能力,打造北方生态气象保障服务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