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气象公报发布机构: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发布日期: 2019年6月 2019年6月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2018年内蒙古生态气象综合监测与评估报告


一、生态气象质量

2018年春季内蒙古大部地区变干。夏季,全区大部偏湿,变干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通辽市南部和赤峰市大部。秋季,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和西部、通辽市大部、赤峰市大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和阿拉善盟西部区较历年变干,其余大部地区变湿。整体来看,内蒙古春季大部地区干旱、夏季和秋季大部地区变湿,其中生长季干旱较为明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赤峰市大部和通辽市南部。内蒙古地区整体而言,4月相对湿润,5月和6月大部地区相对干燥,7月除东部偏南外大部地区湿润, 8月呼伦贝尔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南部变干明显,9月大部地区较湿润。从月份干湿变化来看,通辽市和赤峰市春末夏初连旱明显。2018年生态环境轻度退化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赤峰市大部、锡林郭勒盟西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地区,其余大部地区为好转区。 2018大部地区生产力较历年偏高,其中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兴安盟北部、包头市东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巴彦淖尔市北部和阿拉善盟东部地区生产力较历年明显偏高,明显偏低区仅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

2018年内蒙古地区植被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率创近十年新高。植被覆盖率平均为 47.28%,创2007年以来新高;2010年前,内蒙古植被覆盖率平均为38.43%,2010年后平均为42.05%,提高了3.62% ,植被覆盖状况改善较为显著。

二、城市生态系统

利用EOS/MODIS资料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的植被指数、气溶胶和地表温度,通过分析发现: ① 绿度:2001—2018年内蒙古城市绿度变化,除巴彦浩特,西部临河区、东胜区、乌海市明显减小趋势相对较大;除锡林浩特,中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集宁区轻微减小趋势较大;东部赤峰市、通辽市、乌兰浩特市、海拉尔区稳定趋势较佳; ②气溶胶:2018 年内蒙古气溶胶的年平均分布与多年平均态一致,在中部和东部各存在一个高值区。从距平来看,中部高值区为正距平,而东部高值区为负距平。季节上,秋季全区气溶胶值由正距平主导。分析主要城市气溶胶,全年以负距平为主; ③冷热岛:采用2018年遥感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分析内蒙古城市热岛效应,从月变化看,内蒙古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最强,其次是冬季;从日变化看,内蒙古城市热岛效应易出现在午后和夜间。

三、农田生态系统

内蒙古2018年稳定通过10℃初日大部地区明显偏早,利于主要作物适期播种和出苗生长;生长季热量偏多,利于生物量积累;降水大部农区正常或偏多,为秋收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水分条件,仅东部偏南部分农区苗期出现阶段性干旱,对旱地作物健壮生长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全区玉米平均农气适宜度高于近5年平均值,利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增长,马铃薯农气适宜度接近近5年平均值,对产量稳定提高较为有利。

四、森林生态系统

2018 年,全区森林总量持续增长,营造林快速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所增强;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相对延长,对森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有一定贡献。整体上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五、草地生态系统

2018年内蒙古草原牧草产量呈现中东部偏高于西部特点。其中,中部草原区最高,其次东部,最低为西部;不同类型草地牧草产量差异显著,均明显偏低于去年。区域植被盖度中东部高于西部,且减少明显;生长季长度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牧草由西南向东北依次返青,黄枯则相反;全区不同类型草地由于分布地区水、热因素的差异,天然牧草生长季长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依次增加;内蒙古草原生态呈现出退化趋缓、局部好转的态势;呼伦贝尔草原大部牧事活动时间接近去年或偏晚于去年;鄂尔多斯市草原牧区牧事活动时间基本正常,接近常年或偏早;锡林郭勒盟大部牧区除牲畜接羔保育结束时间偏早,家畜抓膘开始时间偏晚,驱虫偏早,药浴接近或偏晚外,其余牧事活动时间接近去年。

2018年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牧草生长发育;夏季出现过阶段性干旱,对牧草积极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内蒙古草原最大地上生物量呈现出“东部好、西部差;南部好、北部差”的态势,总体牧草产量明显好于2017年,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六、沙地植被

沙地部分摘要:2018年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植被长势大部优于2017年及历年同期。科尔沁沙地72%的地区,浑善达克沙地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以及毛乌素沙地东北部部分地区植被盖度大于40% 。

七、荒漠生态系统

1998—2018年阿拉善盟NDVI总体呈增长趋势,地表覆盖得到改善,退化区域仅占总面积的0.013% ,41.525% 的区域维持稳定状态,轻度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52.236% ,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6.225%;中西阿拉善地区大部植被处于稳定状态,特别是戈壁地区、巴丹吉林沙漠中西部植被状态相当稳定,东阿拉善地区植被整体转好,植被显著改善区域大部分集中在贺兰山山地、黑河流域等植被覆盖状态较好的地区。GF2-PMS 遥感影像能够刻画出典型沙丘形态,且对典型沙丘坡脚线的监测精度基本不受太阳高度角及卫星入射角的影响;巴彦温都尔沙漠东缘存在快速扩张的现象,从整体来看,沙丘的移动大体上是由西北向东南移动,这正符合当地常年盛行西北风的特点,9个沙丘平均移动速率达7.8m/a ,部分沙丘移动速率达17.5m/a。

八、湿地生态系统

利用历史遥感数据,对内蒙古地区面积较大的六大主要湖泊(呼伦湖、乌梁素海、达里诺尔湖、东居延海、岱海和黄旗海)进行了遥感监测。湖水体面积稳定,东居延海、呼伦湖生态治理成效显著。2018 年,内蒙古主要湖水体面积较为稳定,其中东居延海达到了65.5km2 ,为近几年水体面积最大年份,呼伦湖面积达到2049.5km2 ,湖水体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九、气象灾害的生态影响

干旱: 2018年内蒙古春末夏初旱情严重,重旱以上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50%以上,且全区以中等程度干旱为主,严重影响农田播种和牧草生长;北部牧区旱情重于农区,干旱主要影响内蒙古地区中西部北部、中部大部、东部偏南地区;导致牧草返青期推迟,植被长势偏差,牧区地上生物量总计减少733.8万t。

沙尘暴:2018 年气象卫星在内蒙古地区有效监测沙尘天气过程15次,相比去年增加10次,其中有9次影响范围超过8万km2。全区被沙尘覆盖过的区域面积达76.36万km2 ,占全区总面积的64.54%。

积雪:2018年全区大部有积雪覆盖,面积约为116.83万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98.75% ,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日最大雪深为47cm ,为2011年来第三高,未发生积雪灾害。

火灾:2018年全年内蒙古地区遥感监测森林草原火情结果显示,全区监测到火点101次。火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为草原火灾多发区。结合全区气象条件及下垫面植被状况,2018年内蒙古春季和秋季火险等级都较高。

病虫害:受暖冬造成病虫害越冬基数加大,气温偏高、旱涝不均,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影响,2018年内蒙古森林草原农田病虫害为中度偏重发生年份,局部重度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区病虫害农田受灾面积 57.25万hm2,牧草受灾面积185.24万hm2 ,其中严重发生面积 55.72万hm2。2018年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涉及面积广泛,尤以蝗虫、草地螟、玉米螟、地老虎、马铃薯晚疫病为重,其中越冬代草地螟出现蛾峰,蛾量是2008年草地螟在全区暴发后至今为止最大的。主要分布在兴安盟5旗县市区、呼伦贝尔市4旗县市区和赤峰市北部3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