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气象公报发布机构: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发布日期: 2018年4月 2018年4月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2017年内蒙古生态气象综合监测与评估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通过对2017年内蒙古主要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估,分析了2017年气候状况及主要气象灾害对各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对当前内蒙古各类生态系统功能状况得出了评估结论,现在通报如下。

一、生态气象质量情况

(一)气象条件

2017年春季,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湿润度较历年明显偏低;夏季东北部地区降水明显不足,除西部和中东部偏南地区外,大部地区湿润度较历年偏低;秋季通辽市大部、赤峰市大部、锡林郭勒盟中部偏东地区湿润度较历年明显偏低。整体来看,我区中东部春夏连旱较为明显,仅东部偏南地区8月降水偏多。从生长季来看,我区大部地区湿润度较历年偏低,6-7月东部干旱明显,直到8月东部偏南地区干旱才得到缓解,东北部地区生长季大部时间明显干旱。年湿润度与历年相比,中东部大部地区偏低,其中,呼伦贝尔市北部地区湿润度较历年明显偏低,变湿区主要集中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中部和鄂尔多斯市。

全区生态气候环境条件与历年同期相比,生态气象质量较差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区中东部大部地区,生态气象质量较好区域主要集中在通辽市南部、鄂尔多斯市南部和阿拉善盟大部地区。与历年相比,我区大部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除植物自身损耗所剩的部分)较历年偏低,偏高区仅集中在通辽市南部、鄂尔多斯市南部和阿拉善盟大部地区。

(二)植被生态质量

2017年,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度约为43.46%,地区性差异显著,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呼伦贝尔市是我区植被覆盖度最高的盟市(77.91%),旗县中,鄂伦春自治旗植被覆盖度最高(94.41%),额济纳旗植被覆盖度最低,仅为8.36%。受夏旱影响,2017年我区中东部地区植被状况低于历年同期,西部地区整体好于历年同期。从植被变化趋势来看,2000年至2017年,我区植被状况变化以向好为主,显著改善的区域达31.26%,显著降低的区域仅为1.21%,中西部植被改善情况较好,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植被显著改善区面积超过45%。

二、城市生态系统情况

与2016年相比,呼和浩特市和海拉尔区的城市绿度没有变化,包头市、集宁区、东胜区、临河区的城市绿度有所减少,其他城市的城市绿度有所增加;与过去17年同期相比,呼和浩特市、集宁区、东胜区、临河区的城市绿度没有变化,海拉尔区、赤峰市和锡林浩特市的城市绿度减少,其他城市的城市绿度增加。

全区大气能见度(气溶胶光学厚度值)的空间分布基本呈东部和南部高、西部和北部低。时间分布特征为: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春季、秋季次之,冬季大气能见度最低。大气能见度年均值最高的4个城市依次为科尔沁区、东胜区、赤峰市和包头市,均值最低的2个城市为海拉尔区和锡林浩特市。

三、农田生态系统情况

我区2017年入春时间大部地区正常或偏早,利于主要作物适期播种和出苗生长。生长季热量偏多,利于生物量积累;降水东部偏南正常或偏多,为秋收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水分条件,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降水偏少,阶段性干旱影响旱作农区作物正常生长;全区玉米平均农气适宜度接近近5年平均值,利于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马铃薯主产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导致水热适宜度低于近5年平均值,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四、森林生态系统情况

2017年,全区森林面积2487.9万公顷,较上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净增12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上升到21.03%,提高了1.3个百分点,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3.61亿立方米增加到14.84亿立方米,净增1.23亿立方米。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相对延长。森林总量的持续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区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年涵养水源量、年滞尘量都相应增大,固土保肥能力、吸收污染物能力等也相应增强。

五、草地生态系统情况

2017年,全区大部牧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极端高温事件多发。内蒙古草原牧草产量总体上中东部高于西部,受干旱影响,不同类型草地牧草产量均较2016年明显偏低。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干旱严重,大部牧区地上生物量不足1500千克/公顷。

春季气温偏高,大部牧区牧草返青提前,仅克什克腾旗、正蓝旗、达茂旗和鄂尔多斯市大部牧区牧草返青期较2016年推迟4~15天;夏季全区大部牧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影响牧草生长、生物量及营养积累;秋季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东北部、赤峰市西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和阿拉善盟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偏多,对土壤增墒保墒、牧草成熟、籽粒落地入土有利。冬季呼伦贝尔市大部、兴安盟中北部、锡林郭勒大部有积雪覆盖,对草场休养生息、土壤增墒保墒、春季牧草返青、净化空气、疫病防治等非常有利。

呼伦贝尔草原大部牧事活动时间与2016年接近或偏晚,鄂尔多斯草原牧区牧事活动时间基本接近常年或偏早;锡林郭勒大部牧区牲畜接羔保育结束时间偏早,家畜抓膘开始时间偏晚,其余牧事活动时间与2016年接近。

六、沙地植被情况

2000-2017年,沙地植被覆盖状况整体上趋于改善,2012年为最好年份,2000年最差。毛乌素沙地植被大部优于2016年及历年(2000-2017年)同期,93%的沙地区域植被有所改善;浑善达克北部及中东部区域植被不及2016年及历年,其余地区植被有所改善;科尔沁沙地植被东部不及2016年,南部及北部部分地区植被长势不及历年。

七、荒漠生态系统情况

1998∼2017年,阿拉善盟植被覆盖状况总体呈增长趋势,改善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的面积,其中显著退化区域仅占总面积的0.008%,轻度退化区域占总面积的1.152%;轻度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6.033%,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0.371%,92.435%的区域保持稳定。

八、湿地生态系统情况

2017年,在我区东部降水较少的情况下,呼伦湖水域面积仍达到了2069.82平方公里;东居延海面积达到了60.32平方公里,为近几年水体面积最大年份,两湖地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乌梁素海和达里诺尔水体面积变化不大。1973∼2017年,黄旗海水体面积由81.92平方公里持续萎缩至33.42平方公里;岱海水体面积由150.74平方公里持续萎缩至53.82平方公里。

九、气象灾害的生态影响

(一)干旱

2017年,全区春末夏初旱情严重,重旱以上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50%以上,中东部偏北以及东北部旱情重于西部,严重影响作物和牧草生长。其中,兴安盟农区旱情最重,呼伦贝尔市西部、通辽市北部、赤峰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大部牧区旱情严重,牧草长势偏差。

(二)沙尘暴

2017年,全区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5次,沙尘区覆盖面积占全区总面积近八成,全区12个盟市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全年沙尘天气过程以扬沙、浮尘天气为主,区内沙尘源的局地加强作用显著,中西部地区仍是沙尘天气高影响区。

(三)积雪

2017年,全区大部有积雪覆盖,面积约为112.3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5.11% ,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日最大雪深为38厘米,为2011年来第三低,未发生雪灾。

(四)森林草原火灾

2017年,全区共监测到火点291次,主要分布在我区中东部地区,春季和秋季火险等级较高,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为森林草原火灾多发区。全区先后发生乌玛、毕拉河、那吉等5次重大森林火灾,针对毕拉河、那吉火灾自治区政府两次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Ⅰ级响应,全区气象部门启动了应急响应命令5次。

(五)病虫害

2017年,受暖冬影响,病虫越冬基数加大;受气温偏高、旱涝不均,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影响,全区森林草原农田病虫害发生程度重于2016年,为病虫害偏重年份,局部重度发生。病、虫、鼠害均有发生,为近年来生物灾害发生种类较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