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规划计划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年01月18日 2020年01月18日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内蒙古气象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也是内蒙古气象事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区各级气象部门迅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戮力同心,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一)主题教育凝聚初心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指导主题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狠抓“四个到位”。中央第11巡回督导组、第25指导组实地督导,刘雅鸣局长深入突泉、拐子湖调研指导。全区气象部门各级党组织坚持四项举措贯穿始终,两批主题教育一体化推进,实现32个党组、214个基层党组织和2323名党员全覆盖。广大党员干部通读精读了《选编》《摘编》《纲要》等书目,形成调研报告272篇,讲党课98次。大力弘扬拐子湖气象人精神,广泛宣传扶贫干部刘涛同志先进事迹。整改责任落实落细,立行立改问题886件,区本级自筹经费350余万元,重点解决了文体活动中心改造、气象小区房屋产权登记等一批职工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两批主题教育测评“较好”以上分别达100%和97.9%。中国气象局指导组认为,内蒙古气象部门学习教育“深”、调查研究“广”、检视剖析“准”、整改落实“实”,四个工作组协同发力,配合中央指导组调研成效好,为全国气象部门主题教育发挥了“窗口效应”。

党建质量持续提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两个责任”压紧压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试点开展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全力配合中国气象局党组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高质量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沈晓农副局长出席指导并给予好评。成立了专责巡察机构,对10个旗县局开展常规巡察。以“巡察整改年”为契机,专项检查实现全覆盖。完成内部审计108项。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融入业务抓党建示范建设初见成效,区局被评为“直属机关党建先进单位”,2个单位分别被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和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3人获“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作为中直单位唯一代表在自治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工作经验向区直机关80家单位推广。

(二)坚持趋利避害并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气象防灾减灾卓有成效。李秉荣副主席专题部署全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首次代表自治区政府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检查,压实盟市旗县政府防汛抗旱责任。与应急管理、文旅、住建、大兴安岭林管局等部门加强合作,推进数据共享、应急联动和森林草原防扑火等工作。干旱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获李克强总理批示。森林草原防扑火气象服务务实高效。1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服务精细。全年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8900余条,启动了黄河、海河流域防汛应急响应,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重大活动保障赢得赞誉。自治区政府专题部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集结人影飞机6架,向胡春华副总理视频报告服务保障情况,北京市政府致函感谢,科研所被评为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单位。作为组委会成员单位,成立了十四冬气象中心和现场气象服务团队,观测、预报、服务系统投入运行,圆满完成测试赛、夏季赛和部分正赛保障任务。石泰峰书记、布小林主席视察赛区气象中心并肯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余勇副局长指出:十四冬气象服务保障阶段性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达到预期目标,为冬奥积累了宝贵经验。

生态气象服务作用更加彰显。荒漠生态气象科研业务服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评估报告得到李秉荣副主席批示肯定,获中国气象局创新工作奖。乌梁素海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获批成立。召开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会,印发了“一湖两海”生态治理气象保障工作方案。围绕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及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获发改委立项支持。与生态环境部门业务合作机制更加完善。

助力精准脱贫成果丰硕。刘雅鸣局长连续2年深入突泉实地督导扶贫工作,宇如聪副局长现场指导“气象科技下乡走进突泉”活动,上下联动助力精准扶贫,突泉县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区62个单位承担定点帮扶任务,69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组织开展了扶贫公岗和消费扶贫。敖汉小米、突泉绿豆、苏尼特羊等气候好产品认证促进贫困旗县农畜产品品牌化发展。

农牧业气象服务扎实推进。与农牧厅联合推进特色农牧业气象服务中心创建。优化完善了自治区三级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平台。“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气候认证助力河套地区绿色农产品输出基地建设。开展牛羊天气指数保险试点,积极开展政策性农牧业保险气象服务。

助推区域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住建和自然资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签订合同12项。高性能增雨飞机落户我区,与乌拉特前旗等6个旗县签订区域增雨作业协议。与通辽市政府联合成立高分卫星盟市分中心,高分产业应用领域和覆盖面进一步拓展。与呼伦贝尔市政府联合成立寒地冰雪气候研究中心,为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冰雪运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中国天然氧吧”等生态气候名片助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清洁能源气象服务保障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超高压电网气象服务保障实现业务化运行。专业气象服务的政策环境、技术水平、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全区气象服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30%。

(三)以气象现代化为总抓手,业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东北振兴气象保障方案、综合观测业务发展规划、信息化工作方案等印发实施,特色气象现代化评价指标编制完成。山洪、乡村振兴、人影、大数据、生态文明和“十四冬”等项目有序推进。

观测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建地面气象观测站95个。锡林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运行,新建X波段天气雷达3部。呼和浩特、锡林浩特观象台被确定为国家气候观象台,锡林浩特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获批成立。全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稳步推进,酸雨、日照实现自动观测。“天衍·内蒙古”实现业务运行。

预报预测准确率稳步提高。网格预报准确率与城镇预报准确率持平,较现代化指标平均高3%。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5%,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48分钟。实况业务试点成果显著,在全国研究型业务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睿图模式应用能力持续提升,高分辨率短临数值预报产品实现10分钟滚动更新。建成了11-57天任意时段网格预测业务。

气象信息化综合水平显著增强。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上线试运行。依托“天镜·内蒙古”推进业务“全流程、全要素、全过程”统一监控。高性能计算峰值达348万亿次/秒,网络存储达到1.4PB。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更加完善。

(四)强化科技创新和干部人才保障,事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累计争取和投入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新增科研项目34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个。完成各类科技成果156个。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检验评估系统通过准入认定,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合作开展集合资料同化初值扰动方法研究。

干部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处级领导班子配齐率较2018年提高27.2%。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选拔80后处级领导干部11人。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晋升各类职级人数332人。与南信大、成信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局校合作进一步深化。完成创新团队聘期满定量考核,选聘旗县综合业务技术带头人6人,参加交流学习和岗位培训275人。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92人,其中气象类专业60人,硕士以上20人。

(五)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事业发展氛围

业务技术体制重点改革有序推进。于新文副局长指导并肯定改革思路,深入锡林浩特观象台调研生态气候业务。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机构,编制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21项工作任务,建立了任务台账。区局作为试点单位在华北区域会上作经验交流。

法治建设和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正式公布。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6项地方标准项目获准立项。中蒙气象科技合作交流会助推“一带一路”气象合作。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进一步落实,中央投入同比增长4.3%,区本级地方政府投入同比增长33.8%。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加快推进。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合唱比赛等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做好科普宣传、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机要保密等工作。老干部“两项待遇”得到落实。

二、2020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气象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全面加强部门党的建设,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内蒙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气象服务保障。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科学谋划气象事业发展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全区各级气象部门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要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准确把握其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气象职责摆进去,把工作任务摆进去,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形成学习宣传贯彻浓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宣讲,利用工作调研、实地检查等契机,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宣贯下去,引导全区上下统一思想,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进一步提振信心,凝聚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的强大力量。

强化战略研究和规划引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内蒙古实际,深入研究、统筹谋划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开展“十四五”重大问题前期研究,完成自治区气象“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导盟市、旗县开展规划编制。主动对接,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列入各级地方政府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保障方案。扎实推进气象军民融合发展。印发自治区和盟市级新时代气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评估。落实东北振兴气象保障实施方案,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二)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制定气象灾害“叫应”和分级防御服务规范,压紧压实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强化面向政府决策指挥和应急管理的支撑保障能力。开展基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落实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各项任务。完成旗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动态评估。持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

继续深化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服务。推进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三级业务应用,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强化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推广应用三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完善干旱、森林草原火灾、雪灾等主要气象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开展重大气象灾害灾前风险评估和灾后定量化评估。探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条件效果评估业务。

做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智慧气象、一流服务”为目标,以开闭幕式和赛事为核心,以“三大系统”为支撑,实施“一场一策、一项一策”保障策略,聚全局之智、举部门之力,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十四冬气象服务保障。切实做好第二届国际生态农牧业博览会、昭君文化节等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建设亮丽内蒙古作出更大贡献

全力做好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服务。建设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平台,强化信息化支撑,提升不同生态系统动态监测评估能力。开展生态保护绩效考核和生态红线管控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价。承办阿尔山中国气候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强化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推进荒漠生态气象科研业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发挥寒地冰雪研究中心作用,助力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发展。

强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大兴安岭森林气候承载力评估和森林生态质量气象评估系统建设,提高森林气候生态服务能力。完善气候可行性论证标准和评估技术体系,扩大论证领域和范围。针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诊断分析及预测业务。持续推进高质量气候数据集建设。参与编制第二次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开展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等敏感领域和农牧业的影响研究,推进区域生态系统气候承载力评估。

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编制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计划实施方案。推进人工增雨(雪)、高炮防雹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强化新型探测设备应用和资料分析,提升科学作业水平。围绕草原、森林、湿地、荒漠等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完善飞机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云+端”智能人影建设,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四)着力提升农牧业气象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为农牧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牧区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水平。完善农村牧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机制,推动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推进三级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为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提供服务保障。开展马铃薯国家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联合农牧厅推进自治区特色农牧业气象服务中心创建。

全力助推决胜脱贫攻坚。继续完善“突泉模式”并推广应用,开展扶贫公岗和消费扶贫。充分发挥三级气象部门专家队伍与科技优势,打造贫困地区生态气候名片、特色农牧业气象服务名片、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名片,全力完成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五)坚持目标导向,推动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

对标监测精密发展智能观测业务。完善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站网,推动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业务运行。实现国家站地面观测业务自动化。推进探空系统升级换代。继续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升级和技术标准统一。推进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业务化,继续强化卫星遥感综合应用能力。加强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科学研究、开放合作、人才培养等四大能力建设。提升锡林浩特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探空观测和地基遥感试验能力。继续推进百年气象站建设与保护工作。在呼伦贝尔、通辽和鄂尔多斯建设计量检定实验室。研究建立气象装备分级分类保障机制。推广“观测通”应用系统。备战第十五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对标预报精准发展智能预报业务。发展智能网格预报,完成智能预报技术准入,深化实况产品应用。推进睿图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升级更新。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的释用技术,促进短临、中短期、延伸期预报协同发展。完善预报检验技术,强化数值预报、网格预报、实况产品的常态化检验评估。优化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异常的诊断分析和预测技术。建立重要天气过程智能监测评价及预测业务。完善季节至次季节的任意时段预测工作。

对标服务精细发展智慧气象服务。印发智慧气象服务实施意见,发展自动感知、智能制作、精准供给的智慧气象服务。提升智慧气象服务基础支撑能力,发展智能交互为特征的公众气象服务、基于影响的行业气象服务、精准高效的决策气象服务,构建开放协同的气象服务发展格局。

持续提升气象信息化水平。完成气象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局(站)应急通信能力。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汇交和共享。加快标准格式气象数据应用。修订完善气象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数字气象档案馆试运行。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气象信息化管理机制。开展气象信息化及数据共享效益评估。

(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深化科技创新驱动。编制气象科技发展规划。推进锡林浩特和乌梁素海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气象的融合创新,推进数值预报、遥感、生态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业务领域技术研发,发展面向旅游等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业务准入,加大重点项目研发力度。

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细化激励气象科技人才创新发展政策。制订“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出台具体激励措施。制订教育培训规划,围绕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学院能力建设。优化机构编制管理,实现编制资源合理调配,提升编制效益。统筹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善职称评审申报审核系统。积极推进绩效工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七)坚持推动气象领域重点改革,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

推进业务技术体制重点改革。印发实施方案,建设自治区气象大数据中心,推动“数算一体”云平台建设及业务系统“云+端”改造。统一整合气象大数据资源,优化数据和业务流程。做好“天镜”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完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管理和业务系统建设机制。建立健全观象台科学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建立面向需求的三级生态气候服务业务。健全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旗县以下台站运行方式。

继续推动研究型业务创新发展。制定研究型业务建设实施方案,以数据为主线,推进观测、预报、服务协同高效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凝练科研课题,发挥创新团队作用,促进业务技术研发。调整业务布局和流程。探索适应研究型业务岗位设置。完善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促进业务人员转型发展。

推进专业气象服务转型发展。出台贯彻落实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发展意见的具体举措,强化专业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助力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加快收入分配、人才激励和规范管理等机制建设。完善事企合作机制,巩固风能、太阳能、电力输送等领域气象服务优势。加强项目带动和科技攻关,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气候可行性论证、灾害评估定损、高分数据应用、金融保险等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效益。持续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等创建工作。开展农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

做好“一带一路”气象服务保障。执行中蒙、中俄气象科技合作交流会谈纪要。深化中蒙气象科技合作交流,在气象观测、数值预报、人工影响天气、卫星遥感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中欧班列沿线城市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

强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动签订新一轮区部合作协议。以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推进局市合作。以发挥气象趋利避害和专业支撑作用为纽带,加强部门合作。以科技协同创新和人才优势互补为导向,强化局校合作。以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专业服务效益为突破,优化局企合作。

(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提升科学管理效能

加强气象法治和标准建设。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加强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合法性审核机制。制定雷电防护领域安全监管规范性文件,落实升放气球活动安全监管制度。抓好气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贯彻落实,继续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标准体系。建设内蒙古气象标准管理平台,强化在编标准的管理。

发挥制度治理效能。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做好制度的“废、改、立、释”,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和管理。优化政策研究和软科学管理机制。健全部门应急预案体系。坚决落实中央“勤俭节约办事业”要求,优化支出结构,保刚性和基本支出。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重点工程管理。研究建立工程项目同预算管理紧密衔接机制,强化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督促与监管。

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和水平。修订出版第二轮气象志。加强气象宣传科普业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保密和后勤保障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全面完成养老保险并轨工作。

(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决落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规定,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重大情况党内通报制度。开展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督促检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一把手”为重点开展落实“两个维护”情况专项督查。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示范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党建与业务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落实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制度。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完善机关党建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制度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整改落实跟踪问效。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从严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落实党组负责人定期为党员干部作形势报告制度。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结合职级晋升制度,把优化调整、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充分用好提醒函询诫勉机制,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和监督管理。细化党组抓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完善党组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各级党组织设置,编写基层党组织实用手册,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全面推进党员积分管理。加强党员先锋岗创建与管理。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强化群团组织和统战工作管理。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执纪问责。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监督检查。继续推进审计全覆盖。开展问题线索清理,完善历史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提高主动发现问题能力,贯通运用“四种形态”,依规依纪开展执纪问责,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坚决落实巡视整改责任,高质量推进巡察工作。严格落实巡视整改“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统一领导和跟踪问效,认真做好巡视整改工作。落实党组巡察工作规划,推进盟市、旗县局站巡察一体化,压实巡察整改责任,提升巡察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