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新闻

  • 气象要闻

为气象服务插上创新翅膀回看首届全国气象服务创新大赛
  • 时间:
  • 2019-11-13
  • 来源:
  • 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报记者 刘若馨 张妍 通讯员 刘军 孔扬

  气象服务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百姓的基本需求。如今,气象服务不再只是提醒阴晴冷暖,其触角早已延伸至各行各业,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服务行业,在服务保障综合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上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如何优化气象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气象部门率先行动,于两年前举办了首届全国气象服务创新大赛(简称创新大赛)。如今,随着第二届创新大赛的脚步临近,数百个参赛项目团队正“摩拳擦掌”。而两年前首届创新大赛上涌现的众多创新项目带给我们的惊喜余温犹在。

  转变服务思路 强化创新意识

  细数首届气象服务创新成果,共同特点之一就是瞄准需求侧痛点:面对大城市雨季内涝,天津市气象局开展了集监测、预报、发布于一体的基于位置的城市积水监测及内涝预警推送服务;针对港口亟待提高效率确保运营安全的需求,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打造了港口全息化气象预警与决策系统;围绕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安徽省气象局打造融合众力、集聚众智、服务众包的服务新模式,引领互联时代气象为农服务新风尚……

  然而,气象服务创新的步伐并不止于此。在首届创新大赛之后的两年中,气象部门紧跟需求变化,在原有服务基础上不断拓展。

  今年,天津市气象局在积水监测及内涝风险推送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了山洪实时监测预警推送服务试验,初步建成山洪沟水位监测数据库,研发快速反应的山洪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宁波市气象局在“双早预警”机制基础上,逐步大胆探索创建覆盖海事、港口、调度、引航多个环节、多个部门的“多早预警”服务模式,大大缩短了气象传播时间和利用气象信息调度决策的时间;安徽省气象局将惠农气象App等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融合,打造能够提供“3×3矩阵式服务”的“农气徽云”,形成气象为农融媒体服务矩阵。

  俯下身,沉下去,气象服务不仅“随叫随到”,更在对接需求、瞄准痛点中做到了“服务周到”。

   深耕供给侧 提升服务质量

  面对急需打磨的气象服务的供给端和生产端,气象部门将思辨创新的矛头对准自己,精准把脉气象服务的供给侧。在首届创新大赛上,涌现出的诸多针对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项目,就是最好印证。

  ——从无到有,气象服务创新的触角伸向业务空白领域。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全球远洋导航系统,中国远洋船舶不得不使用国外公司的气象导航服务。由于国外公司实施技术封锁,上海市气象部门于2016年组建远洋气象导航创新团队,从零开始,攻坚克难。最终一套可以与国外公司“叫板”的远洋气象导航系统面世,打破了远洋气象导航服务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在首届创新大赛中,该项目获得专业气象服务组二等奖。

  实践证明,该项目不仅让我国气象部门在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更赢得了用户的信赖。一艘中远海(香港)的散货船在一次出海过程中,使用国产气象导航服务,在北大西洋海域气象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气象服务24小时不间断跟踪,最终保障船舶安全抵港。“相比国外气象导航公司,我国自己的导航不仅技术过硬,在服务上更胜一筹!”船长的这番话是对气象服务不断创新的最大肯定。

  ——从有到精,气象服务创新的羽翼在实践中逐渐丰满。

  早在十年前,气象部门就捕捉到快速崛起的新能源产业对气象服务的巨大需求。

  彼时,湖北省气象部门成立气象能源业务服务创新工作室,以“面向前沿、面向全国、面向应用、面向政府、面向企业”为目标,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等气象服务工作。2010年,该团队研制出全国首套风电功率预测预报系统与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预报系统,开创了新能源电站预测领域气象服务的先河。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开发阶段反而是最容易的,而让系统在电站中运行良好且不断适应新需求,却让团队吃了很多苦。”团队成员许沛华说。随着服务深入,团队对两套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风、光一体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报系统,同时增加了气象灾害预警功能,为企业提供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服务,对风机覆冰、雷击、山洪等灾害的预防有重要参考价值。

  而今,该系统在湖北省二十多家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投入业务化运行,在省电力调度中心每月考核的通报文件中排名前列。该系统还先后被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气象部门引进,实现新能源电站本地化的系统安装运行。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事业发展的动力,让我国迈向了从气象大国到气象强国的新征程。而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止,且看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创新大赛又能带来哪些惊喜。